环境与生态学院创新举办"放粽端午,乐在其粽"传统文化实践活动 ——以专业视角重构传统节日的现代传承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30日发布人:王慧娟 来源: 浏览次数: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环境与生态学院于5月30日创新性开展端午节主题实践活动。本次活动突破传统庆祝模式,构建“文化传承+生态教育+专业实践”三维体系,通过沉浸式体验引导青年学子在感知传统文化的同时,深化生态文明理念,实现专业认知与文化自信的双重提升。

一、文化传承与生态智慧的深度融合

活动设计凸显环境学科特色,将传统民俗与现代环保理念有机融合。在“端午投壶”竞技环节,创新采用可降解竹制箭矢与再生材料壶具,参赛者在体验《礼记》“投壶礼”的同时,现场学习器物材料的碳足迹计算。手抄报创作特别设置“绿色端午”主题单元,涌现出众多跨学科作品。

二、专业实践赋能文化创新

学院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在活动中嵌入专业实践环节。生态教研室教师指导设置“粽叶水质检测”趣味实验,通过对比不同材质粽叶浸泡水的COD指标,直观展示传统工艺的环保价值。这种“做中学”的模式,使专业知识的传授从课堂延伸到文化活动现场。

三、文化认同与生态意识的共生培育

活动特别设置文化研讨环节,开展“从端午节俗看古代生态智慧”主题对话。通过解析《荆楚岁时记》中“采艾悬户”的防疫智慧、龙舟竞渡对水系保护的启示等,引导学生理解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生态哲学。参与学生自发成立“传统节日生态化实践研究小组”,计划对端午民俗中的环境要素开展持续性调研。

本次活动共吸引全院87%的学生参与,收集环保创意作品53件,形成实践报告12份。学院党总支书记邢伟明在总结中指出:“传统文化是生态文明的基因库,职业院校的文化育人必须彰显学科特色。我们将持续打造‘文化+生态’品牌活动,使青年学子成为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力军。”

此次实践探索表明,将专业元素注入传统文化活动,不仅能增强文化传承的深度与活力,更能培养具有文化主体意识和生态责任感的新时代人才。学院下一步将建立传统节日文化实践数据库,为高校文化育人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环生态”模式


上一条:美丽中国我先行—环境与生态学院联合党政办公室、党委组织部、宣传部成功举办世界环境日主题党日活动 下一条:深化校企合作 赋能绿色未来——环境与生态学院成功举办企业宣讲会

关闭